高中阶段学习困难程度、强度、容量加强,学习负担及重压明显加重,不可以再依靠初中时期老师“填鸭式”的讲课,“看管式”的自习,“命令式”的作业,要逐步培养自己主动获得常识、巩固常识的能力,拟定学习计划,培养自主学习的好习惯。今天智学网高中一年级频道为正在拼搏的你整理了《高一物理教材设计》,期望以下内容可以帮助到你!
高一物理教材设计(一)
教学筹备
教学目的
1.了解力的定义及矢量性,会作力的图示.
2.知道重力产生是什么原因,会确定重力的大小和方向,理解重心的定义.
3.知道自然界中四种基本相互用途.
教学重难题
1.力的定义及矢量性,作力的图示.
2.重力产生是什么原因,确定重力的大小和方向,重心的定义,自然界中四种基本相互用途.
教学过程
[常识探究]
1、力和力的图示
[问题设计]
做一做以下实验,看看会发生什么现象,总结力有什么用途成效.
小钢球在较光滑的玻璃板上做直线运动,在小钢球的正前方放一磁铁,小钢球挨近磁铁时;
在与小钢球运动方向垂直的地方放一块磁铁;
分别用手拉和压弹簧.
答案
小钢球的速度愈加大;
小钢球的速度方向发生了变化;
用手拉弹簧,弹簧伸长;用手压弹簧,弹簧缩短.
力有哪些用途成效有:使物体的运动状况发生变化或使物体发生形变.
[要素提炼]
1.力的特质
力的物质性:力是物体间的相互用途,力不可以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大家谈到一个力时,肯定同时具备受力物体和施力物体.
力的相互性:力一直成对出现的.施力物体同时又是受力物体,受力物体同时又是施力物体.
矢量性:力不只有大小而且有方向.
2.力有哪些用途成效:改变物体的运动状况或使物体发生形变.
说明只须一个物体的速度变化了,无论是速度的大小还是速度的方向改变了,物体的运动状况就发生变化.
3.力的表示办法
力的图示: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来表示力.
①线段的长短表示力的大小;②箭头指向表示力的方向;③箭尾常画在力有哪些用途点上.
注意标度的选取应依据力的大小合理设计.通常情况下,线段应取2~5个整数段标度的长度.画同一物体遭到的不同力时要用同一标度.
力的示意图:用一条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的方向和用途点.
2、重力
[问题设计]
秋季到了,金黄的树叶离开枝头一直落向地面;高山流水,水一直由高处流向低处;无论你以多大的速度跳起,终总会落到地面上……试讲解产生上述现象是什么原因.
答案地面附近的所有物体都遭到地球的吸引用途.正是因为地球的吸引才会使物体落向地面,才会使水往低处流.
[要素提炼]
1.重力概念:因为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遭到的力,叫做重力.
2.产生缘由:重力是因为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遭到的力.但不可以说成“重力就是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
3.大小:G=mg,g为重力加速度,g=9.8m/s2,同一地址,重力的大小与水平成正比,不同地址重力的大小因g值不同而不同.
4.方向:重力的方向一直竖直向下的.
5.用途点:在重心上.
重心是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的等效用途点.
重心地方与水平分布和物体形状有关,水平分布均匀、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点在物体的几何中心上.重心可以不在物体上.
高一物理教材设计(二)
1、教学目的
1.理解功的定义:
了解做机械功的两个不可或缺的原因,了解做功和工作有什么区别;
了解当力与位移方向的夹角大于90时,力对物体做负功,或说物体克服这个力做了功。
2.学会功的计算:
了解计算机械功的公式W=Fscosplay了解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耳;了解功是标量。
可以用公式W=Fscosplay进行有关计算。
2、重点、难题剖析
1.重点是使学生在理解力对物体做功的两个要点的基础上学会机械功的计算公式。
2.物体在力的方向上的位移与物体运动的位移容易混淆,这是难题。
3.要使学生对负功的意义有所认识,也较困难,也是难题。
3、教具
带有牵引细线的滑块。
4、主要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功这个词大家并很熟悉,初中物理中学习过功的一些初步常识,今天大家又来学习功的有关常识,绝不是简单地重复,而是要使大家对功的认识再提升一步。
教学过程设计
1.功的定义
先请同学回顾一下初中学过的与功的定义密切有关的如下两个问题:什么叫做功?哪个对哪个做功?然后做如下总结并板书:
假如一个物体遭到力有哪些用途,并且在力的方向上发生了位移,物理学中就说这个力对物体做了功。
然后演示用水平拉力使滑块沿拉力方向在讲桌上滑动一段距离,并将示意图画到黑板上,与同学一块讨论如下问题:在上述过程中,拉力F对滑块是不是做了功?滑块所受的重力mg对滑块是不是做了功?桌面对滑块的支持力N是不是对滑块做了功?强调指出,剖析一个力是不是对物体做功,重点是要看受力物体在这个力的方向上是不是有位移。至此可作出如下总结并板书:
在物理学中,力和物体在力的方向上发生的位移,是做功的两个不可或缺的原因。
2.功的公式
就图1提出:力F使滑块发生位移s这个过程中,F对滑块做了多少功怎么样计算?由同学回答出如下计算公式:W=Fs。就此再进一步提问:假如细绳斜向上拉滑块,这样的情况下滑块沿F方向的位移是多少?与同学一块剖析并得出这一位移为scosplay。至此按功的前一公式即可得到如下计算公式:
W=Fscosplay
再依据公式W=Fs做启发式提问:按此公式考虑,只须F与s在同一直线上,乘起来就能求得力对物体所做的功。在图2中,大家是将位移分解到F的方向上,假如大家将力F分解到物体位移s的方向上,看看能得到什么结果?至此在图2中将F分解到s的方向上得到这个分力为Fcosplay,再与s相乘,结果仍然是W=Fscosplay。就此指出,计算一个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的大小,与力F的大小、物体位移s的大小及F和s二者方向之间的夹角有关,且此计算公式有常见意义。至此作出如下板书:
W=Fscosplay
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力的大小、位移的大小、力和位移的夹角的余弦三者的乘积。
下面给出F=100N、s=5m、=37,与同学一块计算功W,得出W=400Nm。就此说明1Nm这个功的大小被规定为功的单位,为便捷起见,起名字为焦耳,符号为J,即1J=1Nm。后明确板书为:
在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焦耳
1J=1Nm
3.正功、负功
第一对功的计算公式W=Fscosplay的可能值与学生一同讨论。从cosplay的可能值入手讨论,指出功W可能为正值、负值或零,再进一步说明,力F与s间夹角的取值范围,后总结并作如下板书:
当090时,cosplay为正值,W为正值,称为力对物体做正功,或称为力对物体做功。
当=90时,cosplay=0,W=0,力对物体做零功,即力对物体不做功。
当90180时,cosplay为负值,W为负值,称为力对物体做负功,或说物体克服这个力做功。